近年来,萧县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规模、速度、质效全面提升,但是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竞争格局“你追我赶”的背景下,市场激励不足、资源配置不优、转型发展不快等问题也日渐凸显,自2021年底,萧县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部署要求,从2022年的试评价,到2023年的全面深化,萧县逐步在金融赋能、低效盘活、高产集约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一条质效双升的“亩均论英雄”改革新路。
阔斧改革 以“破立”之势活局
强推进,建立联动工作体系。坚持把“亩均论英雄”作为登高对接长三角、推动皖北“两个加快”的有力抓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线挂帅推动,高频次会议调度,常态化督查通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推进体系。
优指标,科学完善配套政策。先后印发《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办法》,将规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列为评价对象,不断优化企业年产值、亩均税收、产业能耗等评价指标,科学公正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次。细化出台《工业企业土地要素差别化政策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建立数据统一、标准一致、指标科学、施策精准的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完成150家规上工业企业的评价工作,评定A类企业25家、B类企业61家。
树典型,精准滴灌优质企业。印发《2021年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公示》《首批制造业重点企业“白名单”》等,强化结果运用,分类施策、扶优培强。为排名首位的林平股份新增用地指标,推荐A类企业新秀股份、安成橡塑负责人分获全市“十佳民营企业家”“十大荣誉市民”,授予10家企业“亩均效益优质企业”称号。同时,探索提升亩均效益试点,选树“提高亩均效益十二法”优质企业典型,通过“有声明信片”推广做法,兑现改革奖补资金。
盘活增效 以“亩均”加速洗牌
纾企业融资之“困”。在全市首推“亩均英雄贷”,上线“园区e贷”,鼓励金融机构向A、B类企业提供差别化金融政策。2022年4月为东润玻陶等3家企业发放2700万元“亩均英雄贷”。2022年为参评企业发放贷款185笔19.23亿元,其中A、B类企业贷款额占比86.7%;今年以来发放贷款7.2亿。
解三方对接之“难”。在全省县区率先推行并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沙龙下午茶”“企业家接待日”系列活动,分行业设立专场邀请银企面对面洽谈需求,进一步畅通企业反映诉求“绿色通道”、打通银企信息壁垒。截至目前,累计召开“下午茶活动”“企业家接待日”各15期。
治用地低效之“疾”。制定《工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性指标》《工业项目“标准地”投资建设协议》,编制再开发专项规划,全面整治低效用地。2022年以来,引导28家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盘活土地2600余亩。依托“工业上楼”打造四期标准化厂房及乡村振兴产业基地,折叠空间38.5万平方米。
量体裁衣 以“改革”引领突围
聚焦企业培育,做大经济总量。聚焦A、B类企业,定向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2022年共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化率达到29%。今年以来,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6家,增量创历年同期新高;已推荐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
聚焦产业培优,做强优质增量。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打造“5G+工业互联网”优质典型,推进循环园工业互联网建设。2022年,规上专精特新企业产值和战新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4.2%、6.5%,成功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连续三年受省表彰,张江萧县高科技园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防腐蚀涂料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聚焦环境培植,做活发展变量。深入践行“一改两为”要求,聚焦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创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参评企业结对服务、银企对接和集中签约活动,全力帮助企业解决上市难题,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单位。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找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黄金结合点。萧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亩均论英雄”改革决策部署,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杠杆作用,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皖北“两个加快”突破上把握主动、赢得先机、做大做强。
兴业福地 金色萧县
萧县地处安徽北大门,县域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总人口140万人,下辖23个乡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77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为105.5万人,城镇化率35.5%。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羊肉美食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改革创新试点县、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安徽省优秀旅游城市等,是苏、鲁、豫、皖四省边界一座快速崛起的现代化中等工业商贸旅游城市。
萧县区位交通优越,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全局性战略和安徽省实施皖北振兴等区域性战略的重要节点。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郑徐高铁萧县北站,连霍、京台两条高速公路等交织成网。县城距合肥、南京、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均为3小时左右车程,距徐州观音机场70公里,距连云港港口仅220公里,是安徽省离出海口最近的县城。县内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被省政府正式授牌首批“安徽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连续五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连续两年上榜县域发展潜力百强、中部县域经济百强、高质量发展百强,安徽县域产业竞争力十强。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汉兴福地、书画之乡、胜利之城”的时间维度优势和“四省通衢、淮海中心、徐州近郊”的空间维度优势,瞄准“全省进十强、全国争百强”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生态兴县”发展战略,着力打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组合拳”,扎实走好“一城三区一基地”的奋斗之路,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蓄势待发的良好态势,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31.6亿元,增长5.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实现增速2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营经济、督查督办三项工作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获评2022年全省二季度、三季度投资“赛马”激励县和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县、省质量强县、建筑业10强县、首批“大托管”试点县、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获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全国农作物(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和2022年度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县。新就业群体党建、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重点工作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乡村振兴荣获“安徽省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第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4项全市第一、3项全市第二,在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综合评价中位列第2位。
张江萧县高新技术产业园简介
张江萧县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上海张江在全国合作建立的唯一县级示范基地、首批安徽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园区以“基金+基地”“投资+服务”模式,通过股权注资引导吸引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和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
园区在张江品牌影响下,强化基金、商会、平台、产业链招商,吸引长三角企业落户,初步形成集聚发展。园区注重平台搭建和科创产业培育,携手大院大所设立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先进材料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萧县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签约华企云谷等平台开展委托招商,与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新材料、机械制造等方向引入企业130家,现有高企6家,省科创板挂牌企业4家,“四上”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家,皖北产业创新团队4家,获批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引才奖补I类平台、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等省级双创载体。
为加快园区发展,成立萧县张江科创投集团,按“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开展专业化、市场化运营,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转化基地”为发展框架,在G60松江·安徽科创园设立萧县长三角城市联合创新空间,推动张江萧县高科技园扩容升级,全力争创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