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659/202312-00025 信息分类: 双招双引
发布机构: 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3-12-28 发布日期: 2023-12-28 11:10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来源:宿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3-12-28 11:10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07

一、我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先进光伏产业

我市现有先进光伏企业4户,分别是宿州巨仁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安徽东润玻陶科技有限公司、宿州绍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宿州诺亚坚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先进光伏行业在建项目4个,分别是国晟晶硅 20GW异质结电池专用大尺寸超薄硅片基地一期项目、昊晖新材料2万吨高纯石英新材料项目、泉为绿能异质结光伏电池片及组件项目、银柯年产1000吨低温银浆项目。产品类型涵盖硅片、电池片、组件、支架、低温银浆、边框、光伏玻璃、焊带2023年我市先进光伏产业营收规模预计约12.4亿元。

 

1先进光伏产业链我市现有企业分布情况

产品

类别

我市企业布局

硅片、硅料

产业链上游

泉为绿能(在建)、国晟晶硅(在建)、昊晖新材料(在建)

低温银浆

产业链上游

银柯科技(在建)

电池片

产业链

泉为绿能(在建)

组件、支架、边框

产业链中游

宿州绍宸诺亚坚舟

光伏玻璃

产业链中游

东润玻陶

焊带

产业链中游

巨仁光伏

我市光伏发电开发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2310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为282.1万千瓦,占全市电源总装机规模比重为43%。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8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195.11万千瓦。目前在建集中式光伏项目2个,分别为:皖能埇桥区蕲县镇光伏项目,装机规模10万千瓦;中广核萧县王寨100MW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10万千瓦。

根据国家自然资源部和水利部有关政策,我市剩余集中式光伏发电资源较少,主要集中于坑塘水面,约为4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剩余开发资源约200万千瓦,但受限于我市电网送出和消纳能力,“十四五”期间剩余可开发空间不大。

(二)新型储能产业

我市现有新型储能企业6户,分别是安徽格派新能源有限公司、宿州汉泰化工有限公司、宿州晟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萧县鑫辉源电池有限公司、宿州晟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宿州天尚安能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类型涵盖正极材料、电解液、溶剂、电芯、隔膜、电池包(详见表2)。2023年我市新型储能产业规模预计约1.84亿元。

2:我市新型储能企业产品、产能情况

企业

名称

产品

类型

主要

产品

现有

年产能

2023年预计产量

2023年预计产值(万元)

动力

电池

储能

电池

消费电池

动力

电池

储能

电池

消费电池

安徽格派新能源有限公司

正极

材料

锰酸锂

0.5

万吨

0.1

万吨

500

宿州汉泰化工有限公司

电解液

五氯化磷

2万吨

1万吨

1万吨

12500

12500

宿州晟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溶剂

N-甲基吡咯烷酮

3万吨

0.3万吨

3000

萧县鑫辉源电池有限公司

电芯

磷酸铁锂

0.2GWh

0.01

GWh

0.09

GWh

4900

5100

宿州晟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

三元

0.5GWh

0.2GWh

200

电池包(pack)

 

三元

1.5GWh

0.8GWh

264

锰酸锂

0.5GWh

天尚安能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隔膜(氢燃料电池)

碳纸

10万㎡

0.1万㎡(2023年11月投产)

500

 

二、我市先进光伏、新型储能产业短板

20206月巨仁光伏落户我市以来,我市先进光伏、新型储能产业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规模不断壮大,但也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内生动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一)产业规模偏小。目前,我市先进光伏、新型储能企业仅有10户,其中,先进光伏企业4户、新型储能企业6户,年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巨人光伏一户,尚无企业入选国家或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产业链条不完整我市先进光伏产业链上游光伏制造设备、光伏组件背板和胶膜基本处于空白产业链中游电池片、组件规模不大。新型储能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且主要集中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市场综合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产能有待进一步深度释放。

(三)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我市先进光伏、新型储能产业总体分布较为分散,未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集群,企业多为生产制造基地,对人才、研发方面投入不足,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研发中心处于空白,导致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与合肥、滁州等省里先进地市相比有较大差距。

三、我市先进光伏、新型储能产业2024年工作谋划

(一)培优育强市场主体

强化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企业梯度培育,发挥专精特新排头兵作用,争创一批在细分领域领先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业。落实各项惠企稳企政策,稳定现有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培育10亿、50亿级企业。

先进光伏领域,围绕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重点环节和光伏设备制造、光伏发电集成等上下游配套,梳理重点招引企业清单,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园区重点引进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光伏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增强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新型储能领域聚焦电解液、正负极材料、隔膜等具体细分领域强化招商,延伸壮大电池包、电芯全产业链。积极推动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培育一批新型储能“专精特新”企业,努力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配套基地。

(二)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建立健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重大项目库,加强前瞻布局做精前期工作,不断充实储备库、扩大总盘子,形成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完善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效一批项目全环节动态管理机制。督促签约项目早开工、建设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标,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迅速抢占市场制高点。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多方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问题收集交办反馈闭环机制,发挥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工作机制作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集约节约、分类保障的原则,有效调动科技、金融、自规、人社等多部门力量,推动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充分集聚、高效整合、合理配置,加快向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优势区域、重大项目倾斜。

)推动产业聚链成群

坚持招优引新、招大引强,努力招引一批具有创新引领力、市场主导力、群链带动力的产业链重点企业优质项目。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产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整体提升。光伏领域瞄准先进高效光伏技术着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领先、辐射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电池片、光伏玻璃等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加大招引。新型储能领域,聚焦头部企业需求,重点招引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储能型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储能系统等领域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在我市加大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我市新型储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四)加快拓展市场应用

有序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填埋场护坡、废弃矿山、闲置水面等未利用土地,有序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因地制宜推进农光互补等综合利用模式,探索将光伏电站建设与采煤沉陷区治理有效结合,建设水面漂浮光伏电站。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推进我市各类开发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支持具备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新建建筑和设施预留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条件,鼓励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积极培育国家级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鼓励智能光伏产品在建筑、交通、农业以及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特色应用示范。聚焦我市光伏发电资源丰富的优势,支持打造光伏+储能发电场景,推动光伏+储能新型系统研发及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带动行业快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